防未病平台@D1V1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00|回复: 0

体检根本无意义甚至有害!中美权威专家观点惊人一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10 09:58: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过了十一,年底的忙碌就正式拉开序幕了!

OMG!我不要忙!忙!忙!

eb9000ef247d6917414.jpg

当然,忙里偷闲,还需要保重身体啊!

所以,赶在年底之前给自己身体来个大检修吧!把疾病扼杀在摇篮里!

而且大部分中国仍然相信体检,做的检查项目越多,就越能准确了解个人健康状况,预防早期癌症!

于是,众多体检机构的广告开始狂轰滥炸了…………

eb9000ef248d87dc168.jpg

但是,然并卵!

eb9000ef249b6ae1098.jpg

最近有一篇微信中提出了截然相反的观点:

美国全科家庭医生Richard Saint Cyr(圣西睿智)曾经在纽约时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称:

一份2012年的考克兰荟萃分析研究了逾18万人的情况,在他们体检后跟踪了大约10年,发现他们的死亡率、癌症或心脏病发病率并没有显著降低。美国普通内科学会郑重提醒医生:

“不要对无症状的成年人进行常规的普通体检……没有特别原因而定期安排的普通体检,包括‘保健’在内的年检,在减少发病率、死亡率或住院率方面显示并无作用,但不必要的检查却引发了潜在的危害”。

eb9000ef24a2e966017.jpg

是不是很震惊?其实,我们中国的专家大咖也早有研究,并得出相同结论:医疗对健康只起8%作用 须警惕“过度诊断”!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曾在2014年5月发表过这个言论,让我们来看看院士大咖的原话是怎么说的吧!(以下为当时新闻报道的原文)

eb2000f4e389f162ba6.jpg

医疗对健康只起8%作用

须警惕“过度诊断”

“高血压是疾病吗?”

“高血压需要治疗吗?”

“如果你得了高血压,你治疗吗?”

早在2014年中国科协年会开幕式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就在特邀报告环节连续抛出这三个问题,开启了其题为《对疾病危险因素控制和疾病筛查的思考》的报告。他还颇有兴致地告知与会者,这个报告将涉及一些“颠覆性的意见”,但都有依据,“是个人一家之言,只提供一个侧面”。

在提出第一个问题后,韩启德自问自答:“不是,高血压只是危险因素。”他援引《辞海》里的说法,疾病是指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致病因素所引起的有一定表现的病理过程。疾病必须要有劳动能力受到限制或者丧失,并且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而大多数高血压病人没有这些情况,因此不是疾病,是危险因素。

既然不是疾病,需要治疗吗?韩启德曾面向500多位博士生提出这个问题,当时,有1/3的人没有举手,没举手的说:“既然不是疾病,我为什么要治疗呢?”那些举手的人则说,“大家都知道高血压要治疗,而且是危险因素”。接着,韩启德告诉这500多人一个研究结果:对高血压病人的降压治疗可以降低25%~30%的心脑血管事件危险,这个作用很显著。

说完以后,他再次问,高血压需要治疗吗?这一次,大多数人都举起了手,“是需要治疗的”。

紧接着的问题就是:如果你得了高血压,你治疗吗?很自然的,大家都举起了手。

这时,韩启德又给出一个出人意料的数据:我国40岁以上高血压人群,10年心血管事件(心肌梗塞和脑卒中)发生率最高统计为15%左右。降低30%发生率,即降为10.5%,也就是100个40岁以上高血压者服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只有4~5个人受益,还有可能存在药物副作用,加上服药的经济负担。

现在再问:“你愿意终身服药吗?”

全场静默了。

医疗并非如想象中的那么全能,一定要摆正医疗的定位。韩启德说:“医疗对人的健康只起8%的作用,更多的是由生活方式、生活条件、经费保障来决定的,因此我们应该有一个更好、更全面的看法。”

“小概率要干预效果绝对是很小的,但是要落实到个人的话,谁也不能确定自己是在1%的人里面,还是在99%里面的人。”韩启德接着以高血压、糖尿病前期、骨质疏松举例说,当前针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实际结果是,极少有个人因采取措施而受益,绝大部分干预没有任何效果,其中有些人的健康反而因此受到损伤。

让韩启德担忧的是,这是公众所不了解的,尤其这种情况在疾病筛查领域表现得更为明显。

他以美国一项研究为例,这项研究涉及7.6万例病人,55岁~74岁的男性,一半人每年测一次PSA(前列腺癌的一种筛查方法),一半人不做检查,结果怎么样呢?筛查组发现前列腺癌每1万人中有108人,对照组只有97人,前者增加了12%,也就是说PSA筛查以后发现的病人增加了。但是13年以后,结果是,这两组检查和不检查,死于前列腺癌的人没有任何差别。

无独有偶,再来看肺癌,美国做了45万人的研究,做各种筛查办法和不筛查比较,发现每年做X胸片和不筛查差别,每年做两次以上高频度的X胸片检查,肺癌死亡率反而增高。如果做胸片再加做痰细胞检查和单独胸片检查比较,死亡率似乎降低,但是没有显著性差别。

回归到一个普通民众更能理解的问题:我们做常规体检还有意义吗?

韩启德说,有一个研究表明,除去老年人,做不做健康体检,对死亡率并没有影响。

“但现实是,几乎所有的民众,不管做出什么检查结果都会鼓励他进一步去检查,再加上现在的医患关系,更要查了。”韩启德如是说。

怎么办?这位国际知名病理生理学家并未给出具体的建议,但他给出了一个原则——针对低概率事件要作出合理决策,从而降低危险因素,提高筛查干预措施的效率。

此外,还要解决观念问题,“医疗费用”解决基本医疗问题时疗效非常好,而如果用在后期临床晚期病人身上,花很多钱但疗效很差。“同样的钱如果用在基本的医疗上,获益的人数就会非常多。所以,我们要把这个钱用到最合理的地方去”。

“我们现在的医疗出了问题,不是因为它的衰落,而是因为它的昌盛,不是因为它没有作为,而是因为它不知何时为止。”韩启德说,“在宗教强盛,科学幼弱的时代,人们把魔法信为医学,在科学强盛、宗教衰弱的今天,人们把医学误当作魔法。”

ebb000210b1e342fe36.jpg

看完院士的颠覆性结论和这些研究数据,你是否会放弃做一年一度的健康体检呢?

可能你仍有焦虑,会说:不是医生们说癌症要早预防、早发现吗?很多早期症状并不明显,那么不体检怎么发现?

ec300084974c7838efc.jpg

“很多人谈癌色变,都希望早发现早治疗,健康体检都要带上癌症指标的检查,这样的检查其实意义不大。”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韩启德院士2014年10月在南京医科大学江宁校区做题为《疾病危险因素控制和疾病筛查》的报告时用多个国家的权威调查来举例,佐证“早期筛查癌症死亡率没降低”这一观点。他表示,不建议人人都做普遍的癌症筛查,体检中偶然发现的可疑“结节”大都不致命。

这算不算好消息呢?看看他怎么说的!

好消息1:可疑的“结节”大都不致命

做常规体检时,常会检查出“结节”,“一个50岁的女性,体检时肝部查出一个小结节,医生说没啥问题,她很不放心。”

韩启德院士解释,不抽烟的人有15%的人会发现肺部结节,“患者会很紧张,但那不是癌,是可疑的结节,结果这15%的人在未来10年中很可能什么事都没有。”

一项针对50岁男性“意外检出肿块为致命癌症的几率”的调查中发现,99.3%不抽烟的人在肺部意外查出肿块后,都能与之“和平相处”。但是有抽烟史的人,被查出肿块后最终转变为致命癌症的比例是96. 4%。

好消息2:有的癌症真的会“消失”

韩启德院士认为,根据大量数据分析来看,癌症大致分为三类:

一类癌症是进展很快型,“体检怎么都查不出来,一旦查出来在极短的时间内没救,比如大部分食管癌、胰腺癌。”

第二类是渐进型,就是从慢慢变大到死亡,早期检查出来后,做手术治疗以后有治愈的希望。比如结肠癌、子宫颈癌,这种筛查效果好一些。

第三种,最值得我们关注的是有相当一部分癌症发展是很缓慢的,或者就不变,或者它就消失,就像我们得过肺结核和肝炎的人自己没发现而已。我们可能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决定是否做筛查。

当然,你肯定还是会有疑惑:癌症筛查还做不做?

韩启德:普遍癌症筛查没必要做

“我不建议人人做普遍的癌症筛查,你有什么症状可以有针对性地检查,如果身体无恙就别去检查,否则本来好好的,被过度检查、过度治疗,反而出事。”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改变生活方式、改善生活条件对于健康更有益。韩启德院士认为,医学界应加强研究,缩小筛查范围和干预范围,“有些人不太可能就别查了,有些疾病我们把它更局限到高危的人群来查。”二是多种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主要针对危险基数程度比较高的人群采取干预措施。比如10年死亡率30%,去干预后降低了30%的话,那么100个人里面有9个人受益。

而且,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在年度体检中的多数医嘱不见得能切实帮助到大部分人,也未必能使我们活得更久更好。

文章综合自中国青年报、扬子晚报

想了解更多健康知识,请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环球健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版权声明|项目入住:点击会员认证|微信:wx303770168QQ:303770168|防未病平台@D1V1网 ( 沪ICP备05028199号  

GMT+8, 2024-11-22 11:02 , Processed in 0.066160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1V1.com

© 2005-203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