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中医健康管理工程 社区治未病管理项目实施方案 中健组委[2013]003号 中医“治未病”是祖国医学的瑰宝,体现了预防医学理念,更符合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近几年来在我国社区医疗机构逐步推进。但在推进过程中,尚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是健康管理的运行机制还比较薄弱,居民对参与中医“治未病”管理的优势以及防病治病的道理认知度不高,积极性不强,这对中医药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特别是参与公共卫生服务均有一定影响。为配合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及社区医疗机构深入开展“治未病”工作,探索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决定在全国实施社区治未病管理项目。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以中医体质辨识纳入公共卫生项目为契机,以设立中国行—中医健康管理治未病指导机构为抓手,积极支持开展中医评估、中医辨识及中医治疗、预防、保健、养生、康复、健康教育等工作,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 二、组织主体与实施载体 (一)组织主体 中国行—中医健康管理工程组委会。 (二)实施载体 以中国行—中医健康管理工程组委会确定的社区治未病管理服务机构为实施载体。 (三)服务体系 分为三个层级:中国行—中医健康管理工程社区治未病指导基地、指导中心、指导站。 三、主要任务 (一)开展业务培训。组织有关专家对设立的中医健康管理工程社区治未病指导机构的医务人员进行“治未病”相关理论和技能培训,使其熟悉工作流程,掌握体质辨识的基本方法。 (二)加强健康教育力度,普及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在社区居民健康教育活动中,增加中医预防保健、养生调摄等内容,普及中医药预防保健知识与技术方法。 (三)应用“治未病”理念,开展中医药预防疾病工作。如:哮喘的冬病夏治、高血压病穴位敷贴防治等,并在社区居民中宣传普及,使社区内的不同人群都能够享受到中医特色的预防保健服务。 (四)建立社区居民中医特色健康状态信息库。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开展体质辨识服务项目,针对不同人群的体质状况做出健康评估,并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指导方案,同时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社区居民的“健康状态信息库”,形成“治未病”信息服务网络。 四、申报社区治未病指导机构程序 1、凡经有关部门批准设立的医疗机构均可向本组委会提出申请,填写《中国行—中医健康管理社区治未病管理项目申报表》(附件一),填报后以电子邮箱的形式发往工程社区治未病管理专委会办公室。 2、经专委会组织专家考核、评估,符合条件的确定为社区治未病指导基础、指导中心、指导站。 3、申报过程及成功后不收取任何服务费用。 五、中国行—中医健康管理工程组委会支持力度 包括品牌、规范、技术、设备、服务、项目应用管理、项目推广管理等(附件二)。 六、组织管理 (一)中国行—中医健康管理工程组委会负总责 成立中国行—中医健康管理工程社区治未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工作专家咨询组,并聘请有关专家为社区治未病管理工作顾问。 (二)各社区治未病管理机构各负其责 1、社区治未病管理基地。负责本省/市社区治未病管理中心,各社区治未病管理中心负责本辖区社区治未病管理站。 (三)加强交流协作 以社区治未病管理机构为主体,建立社区治未病管理项目实施协作组。该协作组在中国行—中医健康管理工程社区治未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对实施项目和开展情况及时总结交流,相互学习借鉴;按照实施项目和开展试点的主要目标与任务,围绕规范服务内容与服务流程、协同提供服务、研究开发服务技术与产品、培养服务人才、传播健康文化、提出政策建议等,开展合作,共同提高。 (四)加强督促检查 中国行—中医健康管理工程社区治未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建立项目实施工作的评估机制,组织项目工作顾问和专家咨询组成员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评估指导,对工作成效突出的单位和地区予以表彰,对工作长期无进展的提出改进要求直至取消资格、摘牌。 (五)开展效果评估 中国行—中医健康管理工程社区治未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织项目工作顾问和专家咨询组成员等,开展项目预防保健服务效果评估的研究,建立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并依托项目的实施开展评估工作。 附件: 1、《中国行—中医健康管理社区治未病管理项目申报表》 2、中国行—中医健康管理工程组委会支持力度 中国行—中医健康管理工程组委会 二O一三年七月二十六日
|